- 二战以来,全球化持续推进近80年,分为冷战时期和美国单极主导时期。
- 冷战后,全球化水平快速上升,全球关税和贸易占GDP比重显著下降。
-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进入平台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非关税壁垒增多,整体趋势波动。
核心观点2当前逆全球化趋势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梳理: 1. **全球化的历史背景**:自二战以来,全球化经历了近80年的持续推进,尤其是在冷战结束后,全球化进程加速。
冷战时期和苏联解体后这两个阶段的全球化有明显差异。
2. **全球化的加速因素**:苏联解体后,许多原计划经济体融入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推动了全球化水平的快速提升。
WTO等贸易组织的成立和发展也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增长。
3. **贸易政策的变化**:尽管全球化整体上升,但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开始重新审视贸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化进程进入平台期。
虽然全球平均关税保持低位,但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增加影响了贸易自由化。
4. **经济数据的反映**:全球贸易占GDP的比重自冷战结束以来不断上升,但自2008年起出现波动,显示出全球化的单边上行趋势已结束。
5. **风险提示**:未来全球经济可能受到突发地缘政治事件和经济超预期走弱的影响,这些都可能对全球化进程产生进一步的冲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逆全球化趋势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包括历史背景的延续,也涉及现实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