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政府在贸易谈判中出现策略转变,表面上态度缓和,但仍面临协议达成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 主要经济体如日本、欧盟和印度在谈判中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影响协议进展。
- 中美贸易谈判将成为未来博弈的基础,双方可能在90天内的接触有限,拖延对中国更有利。
核心观点2本报告分析了美国在贸易谈判中的政策变化,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背景下,探讨了其对外贸易谈判的策略与可能的结果。
首先,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出现了明显的“退而求进”现象,表现出与日本和中国等国进行谈判的积极态度。
尽管表面上看似乐观,实际情况却充满不确定性,尤其是在经济衰退和市场波动的压力下,特朗普的政策可能随时调整。
其次,特朗普的贸易谈判流程可以总结为七个阶段,包括布局、做局和收网等环节。
当前谈判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协议达成前的反复和无法达成协议的可能性。
与多国的谈判进展缓慢,尤其是大国如日本和印度,虽然愿意谈判,但成果尚不明确。
第三,报告指出,贸易谈判不仅限于关税问题,还涉及非关税因素,特朗普的谈判策略强调对贸易逆差和军费支出的关注。
不同国家在谈判中的态度和依赖程度也影响谈判的进展,例如日本表现出较低的反制意愿,而印度则因其特殊地缘政治地位受到不同对待。
最后,报告预测了可能出现的几种情景,包括美日和美欧谈判的成功与否,以及这些结果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体来看,时间对特朗普并不有利,拖延可能导致更大的政策风险与市场波动。
风险提示方面,若特朗普的贸易谈判陷入僵局,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动荡,需密切关注关税政策的扩散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