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股在2025上半年表现强劲,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录得20%和18.7%的收益,主要受益于风险溢价回落。
- 南向资金和外资在配置上存在分化,南向资金偏好医疗、金融和消费板块,而外资则集中于科技板块。
- 当前科技板块的投资价值突出,资金面积极信号表明其未来有较大上涨空间,但整体上涨仍需基本面和政策支持。
核心观点2这份投资报告分析了2025年上半年港股的表现及其未来投资方向。
总体来看,恒指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录得20%和18.7%的半年度收益,位于全球主要股指的前列。
尽管4月的“对等关税”曾引发回调,但随着关税风险的缓解,港股在风险溢价回落的推动下实现了全面反弹。
资金流向方面,南向资金和外资的配置偏好存在分化。
南向资金对港股各板块的持仓均有提升,显示出内地资金对港股的战略性配置上升,且在板块轮动上表现出显著性,尤其集中在医疗保健和金融板块。
相比之下,外资则更为谨慎,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板块的配置上,其他板块的持仓市值普遍下降。
在卖空格局中,周期和消费板块承压,而科技板块的卖空集中度持续下降,显示出多空双方的分歧在收敛。
当前港股正处于多重利好因素的窗口期,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降低,流动性充裕为资金配置提供了支持。
科技板块的投资价值愈加凸显,外资的持续加码反映了对该板块长期竞争力的信心。
结合当前科技板块的适中拥挤度和积极的资金面信号,预计该板块将成为下一轮上涨行情的重要引擎。
然而,港股全面上涨仍需更强的基本面支撑和政策催化。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港股在多重利好因素的支持下,面临上行空间。
- 南向资金对港股的战略性配置上升,显示出内地资金的信心。
- 外资聚焦科技板块,表明对科技企业长期竞争力的看好。
- 信息技术板块的多空分歧收敛,预示着波动性降低和趋势性机会的出现。
- 科技板块经过充分调整后,拥挤度适中,具备较大向上弹性空间。
- 未来全面上涨仍需更强的基本面支撑和政策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