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具备高离子电导率、高锂离子迁移数和宽电化学窗口等优势,正加速向产业化迈进。
- 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在进行相关研发,预计2027年实现批量生产,能量密度可达450Wh/kg。
- 建议关注在复合固态电池领域积极布局的公司,如冠盛股份和三祥新材,风险包括技术推进和政策变动。
核心要点2
该报告分析了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池的研发现状及产业化前景。
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解质是实现固态电池从实验室到量产的重要路径,关键指标包括高离子电导率、高锂离子迁移数、宽电化学窗口、良好机械强度、热稳定性及界面兼容性。
通过在聚合物中引入无机填料(氧化物),可以提升电解质的性能。
当前技术难点主要在于降低填料与聚合物的界面阻抗及解决锂枝晶生长问题,已有相应解决方案,如采用表面改性、液体添加剂等方法。
制备方法方面,物理法和化学法结合的新型方法正在发展,3D打印等创新技术提升了复合电解质的性能。
实验室研究表明,氧化物无机填料(如LATP)与聚合物(如PEO)复合后,可实现高离子电导率和宽电化学窗口,已达到量产标准。
产业化进程方面,多家企业正在积极研发,部分已实现半固态电池的进展。
投资建议方面,建议关注在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池领域布局的企业,如冠盛股份和三祥新材。
风险提示包括技术推进不及预期、政策变动及需求不足等。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冠盛股份、三祥新材 推荐理由:全固态电池凭借其高能量密度与高安全性的优势,后续产业化有望加速发展。
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电池在实验室研究中已达到量产标准,正加速迈向产业化。
冠盛股份在氧化物+聚合物复合固态产业路线方面积极布局并取得相关进展,三祥新材同样在该领域有所布局,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