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市场表现分化,中国股市涨跌互现,政策焦点在稳地产、促消费与去产能上。
- 中欧贸易冲突升级,中国限制欧盟医疗器械进口,可能影响相关企业的市场表现。
- 美国就业数据超预期,但隐忧依然存在,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和11月可能降息。
核心观点2全球市场观察显示,上周五中国股市涨跌互现,港股下跌,主要受原材料、综合企业和必需消费品的拖累,而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则上涨。
A股方面,银行、传媒和公用事业表现良好,但美容护理、有色金属和基础化工出现下跌。
中国政府推动光伏行业去产能,光伏板块表现较好。
中欧贸易冲突升级,中国对医疗器械采购实施新规,限制欧盟企业的进口。
7月政治局会议可能聚焦稳地产、促消费和去产能。
中国央行就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征求意见,旨在支持人民币国际化。
在日本,参议院选举临近,石破茂政府面临挑战,若无法维持多数席位,政局将不稳,增加政策不确定性。
美股因假期休市,期货小幅下跌,欧洲股市明显下滑。
特朗普的贸易信函计划引发市场紧张,但商务部长和财政部长的表态缓解了情绪。
美国经济方面,6月非农就业数据超预期,失业率下降,显示就业市场稳健,但背后存在隐忧,如劳动参与率下降和私营部门就业放缓。
美联储可能延长观望期,近期降息概率降低。
预计通胀在6-8月小幅反弹,9月将再次下行,可能在9月和11月或12月各降息一次。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关注光伏行业,受益于中国推动光伏行业去产能政策。
- A股市场中,推荐投资银行、传媒和公用事业板块。
- 警惕中欧贸易冲突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影响,关注非欧盟企业的机会。
- 关注日本政治局势变化,可能影响市场情绪和政策方向。
- 美联储观望态度延续,短期内降息概率降低,关注经济数据变化。
- 预计油价可能因OPEC+增产而承压,关注相关能源股表现。
- 观察美国就业市场变化,私营部门的放缓可能影响整体经济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