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一季度陆股通持仓规模回升至2.30万亿元,主板和创业板持仓占比下降,而科创板和周期、成长板块占比上升。
- 外资在电子、汽车和机械行业净流入显著,核心资产如比亚迪和北方华创受到青睐,持股集中度上升。
- 未来外资可能持续流入核心资产和科技龙头股,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和中国基本面改善等多重利好因素。
核心观点2在2025年一季度,陆股通的外资持仓规模显著回升,达2.30万亿元,环比增加1191.47亿元。
主板和创业板的持仓占比有所下降,而科创板的占比则有所上升。
周期和成长板块的持仓占比分别上升1.23个百分点和0.55个百分点,金融、消费和稳定风格的持仓占比则有所下降。
从行业来看,电子、汽车和机械行业的外资净流入较多,持仓规模最大的行业依次为电力设备和新能源、银行、电子。
汽车和电子行业的持仓规模分别上升5.96%和9.89%,而电力及公用事业和非银行业则出现下降。
在净流入方面,电子、汽车和机械行业的外资流入分别为168.3亿、156.7亿和70.4亿,电力及公用事业、通信和化工行业则分别流出133.6亿、78.0亿和68.9亿。
超配比方面,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家电和食品饮料行业的超配比环比上升较多。
在核心资产和科技成长类股票中,比亚迪、北方华创等标的的持仓变动和净流入规模较大,持股集中度上升至20.7%。
外资可能持续配置核心资产和科技龙头股,预计陆股通资金将维持流入趋势,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和中国基本面的改善。
风险方面,需关注政策变化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陆股通资金作为投资“风向标”存在一定风险。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陆股通资金后续可能维持流入趋势不变,受益于美联储降息周期和A股合理估值。
- 外资流入与中国基本面表现相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支持将促进外资回流。
- 外资可能重点流入核心资产和科技板块,尤其是比亚迪、北方华创、贵州茅台等龙头股。
- 医药、食品饮料等行业超配比下降,而军工、机械、通信等科技成长类行业超配比偏低,显示出外资对科技龙头的关注。
- 核心资产和科技板块近期催化因素较多,值得关注。
-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变化和经济修复不及预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