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反内卷”政策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存在差异,重点在于应对有效需求不足和低端产能过剩,涉及新兴制造业。
- 行业内,汽车、电气机械和非金属矿物制造业面临低利润和低产能利用率,需要进行产能出清。
- “反内卷”政策可能推动相关行业指数修复,但持续上涨需关注需求侧政策的落地效果,同时需警惕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超预期变化风险。
核心观点2本投资报告围绕“反内卷”政策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1. **政策背景与目标**:当前的“反内卷”政策与2015年的供给侧改革有所不同,前者主要应对有效需求不足和低端供给过剩,而后者则是针对供需结构性错配。
政策的治理领域从传统的钢铁、煤炭等国企主导行业扩展至光伏、新能源车、锂电池等民企集中的新兴制造业。
2. **行业产能过剩现状**:整体工业产能利用率和利润率处于低位,面临下行压力。
汽车、电气机械(包括光伏)、非金属矿物等行业表现出利润率和产能利用率“双低”状态,亟需产能出清。
黑色金属行业则因固定成本高,面临高产能利用率但低利润的困境。
3. **重点行业分析**: - **光伏**:受制于欧美贸易壁垒和国内补贴退坡,行业价格下行,普遍亏损。
需通过产能重组和需求侧政策刺激库存消化。
- **汽车锂电**:燃油车与新能源汽车的结构性矛盾加剧,锂电行业产能过剩。
需压缩油车产能,拓展新兴市场,重视技术创新与质量升级。
- **煤炭**:高库存压制动力煤价格,长协机制保障主流煤企利润稳定,焦煤企业可能受益于产能优化。
- **钢铁**:制造业用钢需求受设备更新推动,但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利润率偏低,需关注去产能力度及需求侧政策的落地。
- **建筑建材**:受房地产低迷拖累,基建需求难以逆转行业困局,需强力需求侧政策刺激。
4. **资产市场影响**: - **权益市场**:政策推动相关行业指数修复,但能否持续上涨需关注需求端政策的落实。
- **债券市场**:短期受“股债跷跷板”效应影响,中期需警惕物价回升带来的利率上行风险。
- **商品市场**:相关商品短期情绪偏强,多头需关注行业供需改善,警惕行情反转风险。
5. **风险提示**:需关注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的超预期变化对市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