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交所进入“双指数时代”,推出北证50和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反映市场整体表现及“小巨人”企业的成长。
- 2025年上半年,北证50和北证专精特新指数的涨幅分别为39.45%和48.54%,显著高于沪深300等主要指数。
- 随着被动指数基金规模和产品数量的快速增长,北交所多层次指数体系有望完善,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的重要桥梁。
- 策略指数和行业指数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涨幅均超过60%,显示出北交所优质企业的投资潜力。
- 风险提示包括政策落地不达预期、数据统计误差及宏观环境变化。
核心观点2
本报告分析了北交所进入“双指数时代”的背景及其对资产配置的影响。
北交所通过差异化的市值和财务标准,建立了多层次准入体系,服务于创新型中小企业。
2025年6月30日发布的北证50成份指数和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分别反映市场整体表现和专精特新上市公司的表现。
2025年上半年,北证50指数涨幅为39.45%,北证专精特新指数涨幅为48.54%,显著高于沪深300等主要指数。
被动指数基金的规模和数量在2022至2025年间显著增长,显示出投资者对北证50指数的关注。
报告借鉴科创板的成功经验,指出多层次指数体系能够驱动高质量发展。
科创板指数体系的构建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的交易和风险管理工具。
北交所的多层次指数体系正在逐步完善,报告提出了五大策略和五大行业指数,以引导投资和行业定位。
新质生产力、高稀缺性、高股息和ESG等特质的企业被纳入策略指数,2025年上半年相关指数涨幅均超过59%。
行业指数则覆盖高端制造、TMT、化工新材料、医药生物和消费与服务等领域,涨幅最高达93.19%。
最后,报告提醒投资者关注政策落地、数据统计误差和宏观环境等风险因素。
投资建议本报告的投资建议及理由为: - 关注北交所双指数时代的投资机会,特别是北证专精特新指数和北证50指数。
- 投资于被动指数基金,利用其规模增长和产品数量增加的趋势。
- 参考科创板的成功经验,推动北交所多层次指数体系的构建。
- 重点关注高股息、高稀缺性和ESG表现良好的优质公司。
- 投资于北证新质生产力、高稀缺、高股息及ESG策略指数,预计其表现优异。
- 关注行业指数,特别是高端制造和化工新材料领域的投资机会。
- 注意政策落地、数据统计及宏观环境带来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