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月制造业PMI降至49%,显示外需冲击开始显现,生产和需求均放缓。
2. 建筑业PMI虽仍在扩张区间,但受房地产拖累,稳就业压力加大。
3. 政府需加大政策支持,特别是服务消费,以对冲出口带来的经济压力。
核心观点24月PMI数据显示,外需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开始显现,制造业PMI降至49%,服务业PMI为50.1%,建筑业PMI为51.9%,整体景气度环比下降。
制造业PMI降幅最大,表明外需压力加大,尤其是出口订单显著减少。
未来5-6月,制造业面临更大压力,原因包括关税政策的变化和全球制造业的潜在衰退。
从数据分析,4月制造业的生产和需求均放缓,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下降,尤其是外需导致的出口订单减少。
企业在应对外需冲击时,调整生产节奏,减少采购,库存也有所下降。
同时,虽然制造业就业压力尚未完全显现,但建筑业就业指数降至历史低位,增加了稳就业的挑战。
价格方面,出厂价格降幅大于进价,反映出国内供过于求的问题。
行业分布上,纺织和装备制造业受外需影响较大,而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表现相对韧性。
大型企业的景气度降幅更显著,显示出其对外需依赖程度较高。
为应对出口压力,政策层面强调发展服务消费,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同时,建筑业的基建开工有所回升,但房地产施工仍是主要拖累。
未来,政策将聚焦于稳增长,通过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扩张来对冲出口影响。
风险提示包括全球关税变化、房地产市场走弱及稳增长政策落地进度不及预期。
整体来看,未来几个月内需的扩张和政策的及时落实将是应对外需冲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