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较年初下降0.8万亿,季内规模波动明显,受市场利率变动影响。
- 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88.3%,开放式与封闭式理财比例稳定在8:2,整体资产配置结构保持稳定。
- 预计2025年理财规模增量在2-3万亿,年末规模可能达到32-33万亿,但需关注债市利率波动和居民风险偏好的变化。
核心要点2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季度报告(2025年一季度)》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较年初下降8100亿,增速同比为9.4%。
理财规模在季度内呈现前高后低的特征,主要受市场利率波动和央行流动性政策影响。
春节后,央行维持相对偏紧的流动性,导致理财收益率逐月下滑,3月中旬后随着政策微调,收益率有所回升。
理财产品结构方面,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占比提升至88.3%,开放式与封闭式理财规模比例稳定在8:2。
债券类资产占比下降,现金及银行存款也有所减少。
整体来看,银行理财投资资产为31.17万亿,杠杆率小幅下降至106.9%。
预计2025年第二季度理财规模将恢复扩张,但同比增速可能低于历史水平。
未来理财规模的扩张将受到货币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高息存款到期后,资金可能会流向理财产品。
整体预期是2025年理财规模增量在2-3万亿,年末规模在32-33万亿之间。
风险因素包括数据样本差异和市场环境变化等。
投资标的及推荐理由投资标的:银行理财产品 推荐理由: 1. 理财规模持续稳定: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为29.14万亿,尽管较年初有所下降,但同比增速为9.4%。
随着市场波动及央行政策调整,理财规模在第二季度有望再次扩张。
2. 收益率提升:随着央行流动性政策的边际转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积极变化。
4月以来,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中枢上升,显示出较存款的比价效应明显提升。
3. 理财公司市场占有率上升: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占比已升至88%以上,预计随着非持牌机构理财规模的有序压降,理财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提升。
4. 资产配置稳定:理财资产配置结构保持稳定,虽然债券类和存款类资产占比有所下降,但拆放同业及买入返售的占比有所提升,显示出理财产品在流动性管理上的灵活性。
5. 存款“脱媒”趋势:在高息存款到期后,部分资金将寻求投资理财产品,预计将继续支撑理财规模的扩张。
6. 未来增长预期:预计2025年理财规模在中性假设下增量为2-3万亿,年末规模可能达到32~33万亿,显示出理财市场的良好增长潜力。
综上所述,银行理财产品在收益率提升、市场占有率上升以及稳定的资产配置背景下,具有较好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