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标的:中国生物制药(1177.HK) 推荐理由:公司2025年H1收入增长10.7%,肿瘤领域表现突出,创新产品加速增长。
毛利率提升,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140.2%。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预计创新药占比将提升至60%+,具备国际竞争力,目标价9.7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核心观点1中国生物制药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5.7亿元,同比增长10.7%,创新产品收入占比提升至44%。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未来创新药占比将达到60%以上,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40.2%。
目标价9.7港元,给予买入评级,认为多款创新药具备国际竞争力。
核心观点2中国生物制药(1177.HK)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10.7%的收入增长,营收达到175.7亿元。
其中,肿瘤领域收入为66.9亿元,同比增长49.0%,占总收入的38%;外科镇痛领域收入为31.1亿元,同比增长33.2%,占比18%。
创新产品的收入也在持续增长,达到了78亿元,同比增长27.2%,占总收入的44%。
公司在报告期内获得了两个创新产品的NMPA批准,分别是普坦宁(美洛昔康注射液(II))和安启新(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
公司的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毛利率为82.5%,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方面,研发费用率增加至18.1%,销售费用率微升至36.7%。
其他收益和利润达到23.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33.9亿元,同比增长140.2%,经调整归母净利润为30.9亿元,同比增长101.1%。
公司预计到2025年,创新药的收入占比可达47%,到2027年将超过60%。
在肿瘤板块,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艾贝格司亭α注射液和贝莫苏拜单抗的销售额预计分别可达8亿元。
生物类似药如贝伐珠单抗、利妥昔单抗等也在持续放量。
在肝病领域,口服拉尼兰诺和TQA2225具有领先的疗效和进度;在呼吸领域,TQC3721的全球进度位居第二,PL5(抗菌肽)预计年底上市。
目标价为9.7港元,给予买入评级。
估值采用DCF方法,WACC为10%,永续增长率为3%。
考虑到多个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目标价较现价有16%的上升空间。